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苏农银行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时间:2023-08-29 00:10:28

苏农银行(603323)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资料图】

一、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3年上半年,公司发布2023-2027年发展战略规划。在全新战略指引下,本行以建设“三个银行”为发展愿景,围绕“资产经营”一个中心,“创利”和“效率”两个基本点,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展现出良好发展韧性。报告期内全行经营情况表现概括如下:

(一)应对挑战加速发展,经营指标迈上台阶。全行主要规模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速,资产总额1991.93亿元,较年初增加189.15亿元,增长10.49%。各项存款总额1544.39亿元,较年初增加146.34亿元,增长10.47%。各项贷款总额1203.07亿元,较年初增加112.60亿元,增长10.33%。从贷款投向来看,制造业贷款余额349.10亿元,占比达29.03%,交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干答卷。普惠小微贷款增速13.62%,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在经营效益和风险方面,上半年实现营收20.96亿元,实现净利润9.74亿元,同比增长15.42%。不良贷款占比0.92%,拨备覆盖率452.50%,资产质量保持稳健。

(二)完善布局加深粘性,零售业务做深向实。今年上半年,全行个人资金净流入(存款+理财+财富代销中间业务)136.67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36.31亿元,其中个人存款增幅为20.33%,增幅位列苏州地区农商银行首位。以社保卡强化服务,三代社保卡累计换发90.48万张,较年初增加7.12万张,激活率达76.06%。围绕社保卡,结合如支付结算、生活缴费、交通就医等金融与非金融场景,致力服务民生,彰显苏农担当。以金融驿站强化连接,建设江村驿站43家,正式运营37家,其中6家入驻“数字乡村客厅”。启动江城驿站建设,探索金融进社区新模式,完成首家驿站的选址和设计工作。以投资者教育强化沟通,持续丰富代销理财、基金和保险产品种类,代销产品总数超过1600个。将投资者教育与客户沙龙活动相结合,引导财富客户树立科学理财观念,实现需求端与产品端的协同。

(三)助力普惠服务实体,公司业务增户扩面。报告期内,全行对公贷款余额739.78亿元,较年初增加84.92亿元,增长12.97%,较去年同期多增26.15亿元。培育回归助力增户拓面,通过建立专属通道和制定利率优惠等措施,加大培育回归计划吸引力,上半年培育回归企业客户2077户,其中新客户1223户。供应链金融完善管家服务,依托核心企业的获客渠道,成功实现上下游获客投放100户。优化供应链金融产品“链e贷”的审批模型和授信方式,将服务速度提升至最快当天进件当天放款。绿色金融抢抓未来机遇,拓展“绿色金融+”的外延服务,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应对欧盟碳关税等壁垒,为本土纺织企业提供效能管理技术改造建议,在设计环保投资决策的同时,融入本行金融解决方案,改造项目荣获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优秀案例奖。截至6月末人行口径绿色贷款余额41.96亿元,较年初增长13.56%。

(四)积极转型全面联动,金融市场稳健创新。本行高度重视金融市场各板块业务对整体发展的支撑赋能作用,持续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创新特色。进一步推进精细化管理,加强头寸预报管理与日内监测,结合资产负债规划,对流动性指标及主动负债结构进行优化,结构调优的同时,上半年主动负债平均成本亦较去年同期进一步下降。进一步探索量化交易,组织利率交易人员和信息科技人员组建量化开发敏捷小组,初步建立了以辅助决策指标库建设、决策模型迭代和程序化交易落地的三步走量化交易发展规划,项目一期完成了量化交易订单管理架构的代码开发,实现了对简易决策模型的回测、仿真测试功能,完成了机构行为指标的模型建设。持续推进包括市场情绪模型、高频行业指标模型等开发工作,加速迭代基于趋势判别和网格化下单的决策模型。进一步推进科创金融,通过“贷款+认股期权”模式,在为客户提供信贷服务的同时获得远期认股选择权,进一步平衡风险和回报,年初以来成功取得3户科创企业优先认股权。科创企业贷款余额突破150亿元,较年初增长17.46%。

二、报告期各类风险和风险管理情况

(一)信用风险状况的说明:

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未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从而使银行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本行主要从以下方面加强信用风险管理:一是围绕合规稳健、稳中求进、风险可控的经营理念,坚守转型创新,设立风险偏好限额指标库,优化指标监测、预警、报告、处置、考核机制,实现偏好限额体系的闭环管理。二是按季度召开信贷管理工作会议,准确及时传导风险偏好,总分支联动,解决基层工作的难题。三是完成区域、产品的专项检查,开展行业、客户的专项排查,并对发现的风险点制定优化缓释方案。四是上线“区块链案管系统”,有效加快贷记卡、小额线上贷款等调解处置能力。

(二)流动性风险状况的说明:

流动性风险是指因无法以合理的成本及时筹集到客户和交易对手当前和未来所需资金而对银行经营所产生的风险。本行主要从以下方面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一是根据本行总体发展战略及风险偏好,结合经营风险状况、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制定了《2022年度流动性风险偏好及管理策略》,确定本年流动性策略及相应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目标,并据此修订了分层预警指标体系阈值。二是对流动性风险实施限额管理,每季度根据实际业务发展情况对限额进行评估和调整,以更好地实施对各业务条线流动性风险的管控。三是开展现金流分析和常规压力测试。通过运用现金流分析工具计算一定期限内的现金流错配净额,并及时对资产负债结构进行调整,确保现金流缺口与流动性风险限额相适应。开展常规压力测试,分析流动性方面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点,更好预判流动性冲击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到风险的及时发现与控制。

(三)市场风险状况的说明: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是本行面临的主要市场风险。本行主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市场风险管理:一是根据业务发展实际,结合宏观市场分析,厘定债券及同业投资策略规划,在强化风险管控的前提下提升投资质量。资产配置方面以流动性较好的利率债及高评级信用债为主导,资产久期方面紧抓市场配置时机,在利率中枢位置以上稳定资产久期,注重仓位及久期的灵活调整。二是强化市场风险管理流程。对交易业务事前、事中、事后风险流程进行全面检视,对关键风险点强化风险措施,结合市场风险系统建设,以事前控制、事中实施监控、事后评估、分析报告为风险管理目标,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控方案。三是构建与本行业务性质、规模、复杂程度和风险特征相适应的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制度体系,针对市场风险制度进行全面检视,优化市场风险制度体系,全面支持市场风险管理工作。四是防范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交织演绎。结合市场风险限额体系嵌入交易审批流程,实时监控预警,辅以盯市管理、压力测试形成良好补充,结合持仓分析、占额管理、杠杆控制,多角度应对风险演化可能性,建立阻止风险传染的防火墙。

(四)操作风险状况的说明:

操作风险是指因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本行主要从以下方面加强操作风险管理:一是开展全面流程梳理及优化,推动全行业务的流程化建设,梳理业务风险点,将流程信息和风险信息直接嵌入业务系统,充分指导实际业务操作,提升流程作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二是推进制度持续优化,进一步创建高效的制度执行体系,加大二道、三道防线的合规管理监督作用,保障制度执行得以有效实施。三是开展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及优化,梳理制度模块、流程模块、检查管理、问题整改、员工监测模型、移动端家访模块的优化需求,制定分步上线计划,实现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功能的持续优化。

(五)其他风险状况的说明:

1、声誉风险状况的说明: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银行负面评价的风险。本行主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声誉风险管理:一是严格执行信息披露,秉持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与公平原则,保持信息披露“0”错误;对接各级媒体宣传,形成了全国-省-市-区四级媒体差异化的对接机制;用好自有宣传渠道,用好“两微一端一网一抖”,日常以业务宣传、活动造势为主,重要时间点实现渠道间互动,搭建矩阵式传播模式。二是严格执行7x24小时网络舆情监测值班制度,建立由舆情监测系统、监测群、本行员工监测网组成的监测体系,及时收集并跟进网络、报刊、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自媒体舆情信息。三是专人落实客户投诉及工单处理工作,并确保及时解决。通过官方网站、营业网点等渠道公示本单位投诉热线和处理流程,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客户的监督,确保客户诉求“受理有门、处理及时”。对于客户的投诉,不拖延、不推卸,同时注重加强与客户沟通,确保客户投诉处理信息的公开透明,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2、信息科技风险状况的说明:

信息科技风险是指信息科技在银行的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本行主要从以下方面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一是持续针对重要信息系统、对外提供服务的系统等按照安全管理要求进行渗透测试,对发现漏洞已完成相关修复和处置工作,大大提升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二是每季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完成新票据、柜面前置、ECIF(银行客户信息系统)、企业网银和手机银行等重要系统应急切换演练,相关应急演练的实施在验证现有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基础上,对不足之处进行了优化,进而提升应急处置人员的响应能力。三是持续开展季度IT风险评估,主要对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开发测试和维护管理、系统运行管理三个方面进行风险评估与分析,对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点进行评价建议,督促科技管理各领域不断完善改进。

3、合规风险状况的说明:

合规风险是指银行因未能遵循法律法规、监管要求、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本行主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合规风险管理:一是通过开展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对各机构合规工作进行验收和评价。根据最新完善的飞行检查、案防检查工作机制,在全行范围开展定期、不定期检查,直击风险点,切实纠正违规违法行为,堵塞管理漏洞,同时对各机构合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价。二是加大员工行为管理力度。坚持员工入离职必查、转岗必查、提拔必查,深化员工从业全周期行为监测;持续优化员工非现场监测模型,新增征信报告筛查模型,对接汇法网等外部第三方数据,实时对员工账户异常情况开展重点排查;与区公安、检察院、法院、出入境等政府部门加强沟通,增强监督合力。三是深入开展合规教育培训。一方面开展一把手讲合规、线上合规课堂、合规考试、新员工合规培训等,另一方面邀请专业刑事辩护律师、公检法工作人员进行案件警示教育,推动全员讲合规、学合规、践行合规。

4、洗钱风险状况的说明:

洗钱风险是指银行在开展业务和经营管理过程中被不法分子利用从事洗钱、恐怖融资和扩散融资活动,进而对银行在法律、声誉、合规、经营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本行主要从以下方面加强洗钱风险管理:一是严格按照反洗钱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要求,建立健全反洗钱内控制度,不断完善反洗钱规章制度,为反洗钱工作开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高度重视反洗钱队伍建设,成立反洗钱领导小组,下设反洗钱工作办公室,并成立总行反洗钱中心,配备反洗钱工作专职人员。反洗钱领导小组按季召开工作例会,对反洗钱重大事项进行审议和决策。各分支机构结合实际,定期召开反洗钱工作会议,落实总行反洗钱会议精神。三是根据监管要求,结合本行实际,不断优化反洗钱相关信息系统,为反洗钱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客户身份识别、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确保本行反洗钱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及网络畅通。

5、国别风险状况的说明:

国别风险是指由于某一国家或地区经济、政治、社会变化及事件,导致该国家或地区借款人或债务人没有能力或者拒绝偿付银行债务,或使银行在该国家或地区的业务存在遭受损失,或使银行遭受其他损失的风险。本行主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国别风险管理:一是持续完善国别风险管理办法,对国别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权限和责任进行明确规定。同时,根据本行跨境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分类制定相关政策制度并严格执行。二是将外汇业务监控平台作为防范国别风险的日常监测渠道。平台国别限额管理模块对20个敏感地区国家的外汇业务实行了国别风险限额指标阈值监测。截至目前,本行外汇收付汇及贸易融资等相关业务按国别风险类型、业务类型、交易对手类型、期限等阈值指标均未超过系统预警阈值。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严谨高效的扁平化法人治理。坚持将党的领导与自身“三会一层”公司治理架构有机融合,在党委前置基础上切实做到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按照“专业化与条线化发展、灵活性与精简性并存”的原则,形成了扁平化的组织架构体系,能充分发挥法人银行体制机制灵活、决策链条短的优势,服务响应及时,业务处理高效,能有效应对内外部的环境变化和挑战。

(二)前景辽阔的长三角核心区位。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法人银行,扎根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拥有丰富市场资源和广阔未来前景。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本行制定了清晰长远的区域战略,吴江地区作为“根据地”坚持“稳中求进”策略,不断下沉服务重心,始终保持领先态势;苏州城区作为”增长极”坚持“激流勇进”策略,有着数倍于吴江区的经济总量及金融需求,持续发挥服务中小企业及农村金融领域的优势,提升市场占有份额;泰州及异地作为“次重点”坚持“齐驱并进”策略,从流程、效率、产品多方面改革,进一步提升贡献度。此外,本行深入融合地方医疗、教育、社保、交通等社会民生事业,畅享地区发展红利,着力打造“苏州人民自已的银行”。

(三)特色突出的管家式公司业务。坚持打造“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管家”品牌,创新推出“中小企业培育回归行动计划”,始终走在支持民营企业、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前列。充分发挥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创新打造新型供应链金融,完善一揽子金融服务能力,满足企业客户在生产、贸易、投资等领域的金融需求。在绿色金融和专精特新领域深入探索,紧贴生态绿色主题承建“苏州市绿色低碳金融实验室”市级金融平台,紧跟环太湖科创圈和吴淞江科创带发展规划,组建科创直营团队,全力支持产业转型升级。

(四)场景融合的创新型零售业务。以“百姓信赖的财富管家”为目标,以“获客场景化+交易线上化”构建全新的业务赛道,以线上+线下的思维,打造“绕不开的支付”场景建设:全面推广开展“阳光信贷”整村授信工作;布局“江村驿站”服务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手机银行、小程序、微信公众号实现业务场景融合;参与江苏省第三代社保卡、苏州市尊老卡两项民生工程切入民生金融;聚焦新市民金融服务需求,前瞻性推出“新苏六免”权益;积极探索数字人民币场景应用,成为全国首批、省内首家成功接入数字人民币APP的农商银行。

(五)智慧高效的集约式金融科技。以小前台、大中台、强后台的模式构建新一代信息科技IT架构,基于金融云平台打造业务中台、技术中台、数据中台、智能中台,建设行级能力复用平台,助推数字化转型发展。率先探索区域法人银行集约式金融科技发展道路,倡导实用主义,集中创新资源,将“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优化服务”列为数字化转型的中心目标。稳步推进信创国产化,开展核心网络产品替代建设。深化科技与业务融合,实现科技与业务的双轮驱动,打造领先的开发机制。建立多层级的敏捷团队,实施以价值交付为中心的产品驱动和运营驱动开发模式。捕捉远程视频趋势,自主建设“苏视·远程银行”系统,大幅提升线上场景业务办理体验,不断释放科技赋能业务的催化效应。

(六)贯穿联动的自动化风控体系。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深化内控“三道防线”,传导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风险理念和文化。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的同时完善声誉风险管控,不断补足自身风控体系短板。在资产质量提升方面,多措并举有效降低关注类贷款占比。在信贷审批方面强调有效控制的同时,提高决策判断效率,实现决策流程自动化,人工干预最小化,改善客户体验,消除决策偏见,全面提升授信审批水平。在贷后端常态化开展“三大行动”排查,有效监测、演练、调控各项风险,筑牢风险控制底板,打造合规内控核心竞争力。

一、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3年上半年,公司发布2023-2027年发展战略规划。在全新战略指引下,本行以建设“三个银行”为发展愿景,围绕“资产经营”一个中心,“创利”和“效率”两个基本点,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展现出良好发展韧性。报告期内全行经营情况表现概括如下:

(一)应对挑战加速发展,经营指标迈上台阶。全行主要规模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速,资产总额1991.93亿元,较年初增加189.15亿元,增长10.49%。各项存款总额1544.39亿元,较年初增加146.34亿元,增长10.47%。各项贷款总额1203.07亿元,较年初增加112.60亿元,增长10.33%。从贷款投向来看,制造业贷款余额349.10亿元,占比达29.03%,交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干答卷。普惠小微贷款增速13.62%,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在经营效益和风险方面,上半年实现营收20.96亿元,实现净利润9.74亿元,同比增长15.42%。不良贷款占比0.92%,拨备覆盖率452.50%,资产质量保持稳健。

(二)完善布局加深粘性,零售业务做深向实。今年上半年,全行个人资金净流入(存款+理财+财富代销中间业务)136.67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36.31亿元,其中个人存款增幅为20.33%,增幅位列苏州地区农商银行首位。以社保卡强化服务,三代社保卡累计换发90.48万张,较年初增加7.12万张,激活率达76.06%。围绕社保卡,结合如支付结算、生活缴费、交通就医等金融与非金融场景,致力服务民生,彰显苏农担当。以金融驿站强化连接,建设江村驿站43家,正式运营37家,其中6家入驻“数字乡村客厅”。启动江城驿站建设,探索金融进社区新模式,完成首家驿站的选址和设计工作。以投资者教育强化沟通,持续丰富代销理财、基金和保险产品种类,代销产品总数超过1600个。将投资者教育与客户沙龙活动相结合,引导财富客户树立科学理财观念,实现需求端与产品端的协同。

(三)助力普惠服务实体,公司业务增户扩面。报告期内,全行对公贷款余额739.78亿元,较年初增加84.92亿元,增长12.97%,较去年同期多增26.15亿元。培育回归助力增户拓面,通过建立专属通道和制定利率优惠等措施,加大培育回归计划吸引力,上半年培育回归企业客户2077户,其中新客户1223户。供应链金融完善管家服务,依托核心企业的获客渠道,成功实现上下游获客投放100户。优化供应链金融产品“链e贷”的审批模型和授信方式,将服务速度提升至最快当天进件当天放款。绿色金融抢抓未来机遇,拓展“绿色金融+”的外延服务,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应对欧盟碳关税等壁垒,为本土纺织企业提供效能管理技术改造建议,在设计环保投资决策的同时,融入本行金融解决方案,改造项目荣获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优秀案例奖。截至6月末人行口径绿色贷款余额41.96亿元,较年初增长13.56%。

(四)积极转型全面联动,金融市场稳健创新。本行高度重视金融市场各板块业务对整体发展的支撑赋能作用,持续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创新特色。进一步推进精细化管理,加强头寸预报管理与日内监测,结合资产负债规划,对流动性指标及主动负债结构进行优化,结构调优的同时,上半年主动负债平均成本亦较去年同期进一步下降。进一步探索量化交易,组织利率交易人员和信息科技人员组建量化开发敏捷小组,初步建立了以辅助决策指标库建设、决策模型迭代和程序化交易落地的三步走量化交易发展规划,项目一期完成了量化交易订单管理架构的代码开发,实现了对简易决策模型的回测、仿真测试功能,完成了机构行为指标的模型建设。持续推进包括市场情绪模型、高频行业指标模型等开发工作,加速迭代基于趋势判别和网格化下单的决策模型。进一步推进科创金融,通过“贷款+认股期权”模式,在为客户提供信贷服务的同时获得远期认股选择权,进一步平衡风险和回报,年初以来成功取得3户科创企业优先认股权。科创企业贷款余额突破150亿元,较年初增长17.46%。

二、报告期各类风险和风险管理情况

(一)信用风险状况的说明:

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未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从而使银行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本行主要从以下方面加强信用风险管理:一是围绕合规稳健、稳中求进、风险可控的经营理念,坚守转型创新,设立风险偏好限额指标库,优化指标监测、预警、报告、处置、考核机制,实现偏好限额体系的闭环管理。二是按季度召开信贷管理工作会议,准确及时传导风险偏好,总分支联动,解决基层工作的难题。三是完成区域、产品的专项检查,开展行业、客户的专项排查,并对发现的风险点制定优化缓释方案。四是上线“区块链案管系统”,有效加快贷记卡、小额线上贷款等调解处置能力。

(二)流动性风险状况的说明:

流动性风险是指因无法以合理的成本及时筹集到客户和交易对手当前和未来所需资金而对银行经营所产生的风险。本行主要从以下方面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一是根据本行总体发展战略及风险偏好,结合经营风险状况、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制定了《2022年度流动性风险偏好及管理策略》,确定本年流动性策略及相应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目标,并据此修订了分层预警指标体系阈值。二是对流动性风险实施限额管理,每季度根据实际业务发展情况对限额进行评估和调整,以更好地实施对各业务条线流动性风险的管控。三是开展现金流分析和常规压力测试。通过运用现金流分析工具计算一定期限内的现金流错配净额,并及时对资产负债结构进行调整,确保现金流缺口与流动性风险限额相适应。开展常规压力测试,分析流动性方面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点,更好预判流动性冲击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到风险的及时发现与控制。

(三)市场风险状况的说明: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是本行面临的主要市场风险。本行主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市场风险管理:一是根据业务发展实际,结合宏观市场分析,厘定债券及同业投资策略规划,在强化风险管控的前提下提升投资质量。资产配置方面以流动性较好的利率债及高评级信用债为主导,资产久期方面紧抓市场配置时机,在利率中枢位置以上稳定资产久期,注重仓位及久期的灵活调整。二是强化市场风险管理流程。对交易业务事前、事中、事后风险流程进行全面检视,对关键风险点强化风险措施,结合市场风险系统建设,以事前控制、事中实施监控、事后评估、分析报告为风险管理目标,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控方案。三是构建与本行业务性质、规模、复杂程度和风险特征相适应的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制度体系,针对市场风险制度进行全面检视,优化市场风险制度体系,全面支持市场风险管理工作。四是防范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交织演绎。结合市场风险限额体系嵌入交易审批流程,实时监控预警,辅以盯市管理、压力测试形成良好补充,结合持仓分析、占额管理、杠杆控制,多角度应对风险演化可能性,建立阻止风险传染的防火墙。

(四)操作风险状况的说明:

操作风险是指因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本行主要从以下方面加强操作风险管理:一是开展全面流程梳理及优化,推动全行业务的流程化建设,梳理业务风险点,将流程信息和风险信息直接嵌入业务系统,充分指导实际业务操作,提升流程作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二是推进制度持续优化,进一步创建高效的制度执行体系,加大二道、三道防线的合规管理监督作用,保障制度执行得以有效实施。三是开展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及优化,梳理制度模块、流程模块、检查管理、问题整改、员工监测模型、移动端家访模块的优化需求,制定分步上线计划,实现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功能的持续优化。

(五)其他风险状况的说明:

1、声誉风险状况的说明: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银行负面评价的风险。本行主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声誉风险管理:一是严格执行信息披露,秉持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与公平原则,保持信息披露“0”错误;对接各级媒体宣传,形成了全国-省-市-区四级媒体差异化的对接机制;用好自有宣传渠道,用好“两微一端一网一抖”,日常以业务宣传、活动造势为主,重要时间点实现渠道间互动,搭建矩阵式传播模式。二是严格执行7x24小时网络舆情监测值班制度,建立由舆情监测系统、监测群、本行员工监测网组成的监测体系,及时收集并跟进网络、报刊、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自媒体舆情信息。三是专人落实客户投诉及工单处理工作,并确保及时解决。通过官方网站、营业网点等渠道公示本单位投诉热线和处理流程,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客户的监督,确保客户诉求“受理有门、处理及时”。对于客户的投诉,不拖延、不推卸,同时注重加强与客户沟通,确保客户投诉处理信息的公开透明,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2、信息科技风险状况的说明:

信息科技风险是指信息科技在银行的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本行主要从以下方面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一是持续针对重要信息系统、对外提供服务的系统等按照安全管理要求进行渗透测试,对发现漏洞已完成相关修复和处置工作,大大提升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二是每季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完成新票据、柜面前置、ECIF(银行客户信息系统)、企业网银和手机银行等重要系统应急切换演练,相关应急演练的实施在验证现有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基础上,对不足之处进行了优化,进而提升应急处置人员的响应能力。三是持续开展季度IT风险评估,主要对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开发测试和维护管理、系统运行管理三个方面进行风险评估与分析,对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点进行评价建议,督促科技管理各领域不断完善改进。

3、合规风险状况的说明:

合规风险是指银行因未能遵循法律法规、监管要求、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本行主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合规风险管理:一是通过开展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对各机构合规工作进行验收和评价。根据最新完善的飞行检查、案防检查工作机制,在全行范围开展定期、不定期检查,直击风险点,切实纠正违规违法行为,堵塞管理漏洞,同时对各机构合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价。二是加大员工行为管理力度。坚持员工入离职必查、转岗必查、提拔必查,深化员工从业全周期行为监测;持续优化员工非现场监测模型,新增征信报告筛查模型,对接汇法网等外部第三方数据,实时对员工账户异常情况开展重点排查;与区公安、检察院、法院、出入境等政府部门加强沟通,增强监督合力。三是深入开展合规教育培训。一方面开展一把手讲合规、线上合规课堂、合规考试、新员工合规培训等,另一方面邀请专业刑事辩护律师、公检法工作人员进行案件警示教育,推动全员讲合规、学合规、践行合规。

4、洗钱风险状况的说明:

洗钱风险是指银行在开展业务和经营管理过程中被不法分子利用从事洗钱、恐怖融资和扩散融资活动,进而对银行在法律、声誉、合规、经营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本行主要从以下方面加强洗钱风险管理:一是严格按照反洗钱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要求,建立健全反洗钱内控制度,不断完善反洗钱规章制度,为反洗钱工作开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高度重视反洗钱队伍建设,成立反洗钱领导小组,下设反洗钱工作办公室,并成立总行反洗钱中心,配备反洗钱工作专职人员。反洗钱领导小组按季召开工作例会,对反洗钱重大事项进行审议和决策。各分支机构结合实际,定期召开反洗钱工作会议,落实总行反洗钱会议精神。三是根据监管要求,结合本行实际,不断优化反洗钱相关信息系统,为反洗钱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客户身份识别、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确保本行反洗钱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及网络畅通。

5、国别风险状况的说明:

国别风险是指由于某一国家或地区经济、政治、社会变化及事件,导致该国家或地区借款人或债务人没有能力或者拒绝偿付银行债务,或使银行在该国家或地区的业务存在遭受损失,或使银行遭受其他损失的风险。本行主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国别风险管理:一是持续完善国别风险管理办法,对国别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权限和责任进行明确规定。同时,根据本行跨境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分类制定相关政策制度并严格执行。二是将外汇业务监控平台作为防范国别风险的日常监测渠道。平台国别限额管理模块对20个敏感地区国家的外汇业务实行了国别风险限额指标阈值监测。截至目前,本行外汇收付汇及贸易融资等相关业务按国别风险类型、业务类型、交易对手类型、期限等阈值指标均未超过系统预警阈值。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严谨高效的扁平化法人治理。坚持将党的领导与自身“三会一层”公司治理架构有机融合,在党委前置基础上切实做到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按照“专业化与条线化发展、灵活性与精简性并存”的原则,形成了扁平化的组织架构体系,能充分发挥法人银行体制机制灵活、决策链条短的优势,服务响应及时,业务处理高效,能有效应对内外部的环境变化和挑战。

(二)前景辽阔的长三角核心区位。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法人银行,扎根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拥有丰富市场资源和广阔未来前景。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本行制定了清晰长远的区域战略,吴江地区作为“根据地”坚持“稳中求进”策略,不断下沉服务重心,始终保持领先态势;苏州城区作为”增长极”坚持“激流勇进”策略,有着数倍于吴江区的经济总量及金融需求,持续发挥服务中小企业及农村金融领域的优势,提升市场占有份额;泰州及异地作为“次重点”坚持“齐驱并进”策略,从流程、效率、产品多方面改革,进一步提升贡献度。此外,本行深入融合地方医疗、教育、社保、交通等社会民生事业,畅享地区发展红利,着力打造“苏州人民自已的银行”。

(三)特色突出的管家式公司业务。坚持打造“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管家”品牌,创新推出“中小企业培育回归行动计划”,始终走在支持民营企业、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前列。充分发挥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创新打造新型供应链金融,完善一揽子金融服务能力,满足企业客户在生产、贸易、投资等领域的金融需求。在绿色金融和专精特新领域深入探索,紧贴生态绿色主题承建“苏州市绿色低碳金融实验室”市级金融平台,紧跟环太湖科创圈和吴淞江科创带发展规划,组建科创直营团队,全力支持产业转型升级。

(四)场景融合的创新型零售业务。以“百姓信赖的财富管家”为目标,以“获客场景化+交易线上化”构建全新的业务赛道,以线上+线下的思维,打造“绕不开的支付”场景建设:全面推广开展“阳光信贷”整村授信工作;布局“江村驿站”服务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手机银行、小程序、微信公众号实现业务场景融合;参与江苏省第三代社保卡、苏州市尊老卡两项民生工程切入民生金融;聚焦新市民金融服务需求,前瞻性推出“新苏六免”权益;积极探索数字人民币场景应用,成为全国首批、省内首家成功接入数字人民币APP的农商银行。

(五)智慧高效的集约式金融科技。以小前台、大中台、强后台的模式构建新一代信息科技IT架构,基于金融云平台打造业务中台、技术中台、数据中台、智能中台,建设行级能力复用平台,助推数字化转型发展。率先探索区域法人银行集约式金融科技发展道路,倡导实用主义,集中创新资源,将“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优化服务”列为数字化转型的中心目标。稳步推进信创国产化,开展核心网络产品替代建设。深化科技与业务融合,实现科技与业务的双轮驱动,打造领先的开发机制。建立多层级的敏捷团队,实施以价值交付为中心的产品驱动和运营驱动开发模式。捕捉远程视频趋势,自主建设“苏视·远程银行”系统,大幅提升线上场景业务办理体验,不断释放科技赋能业务的催化效应。

(六)贯穿联动的自动化风控体系。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深化内控“三道防线”,传导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风险理念和文化。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的同时完善声誉风险管控,不断补足自身风控体系短板。在资产质量提升方面,多措并举有效降低关注类贷款占比。在信贷审批方面强调有效控制的同时,提高决策判断效率,实现决策流程自动化,人工干预最小化,改善客户体验,消除决策偏见,全面提升授信审批水平。在贷后端常态化开展“三大行动”排查,有效监测、演练、调控各项风险,筑牢风险控制底板,打造合规内控核心竞争力。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尔街珠宝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4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